“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此时此刻,这曲苏州人民最熟悉不过的唱曲听起来格外动人,因为唱这首歌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她就是原苏州丝绸工学院76级丝织专业的新疆学生——艾尔肯尼沙·买买提沙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周年大庆之际,2015年9月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共同牵头,在江苏省民委、苏州市宗教局和我校统战部的关心下,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迎来了来自新疆和田县的校友艾尔肯尼沙·买买提沙力一行。艾尔肯尼沙于1976年来到苏州丝绸工学院,成为了苏州丝绸工学院丝织专业培养的较早的新疆籍学生。在完成了四年的学业之后,她回到了和田成为第一代维吾尔族纺织高级工程师,为新疆纺织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她以带队老师的身份再次来到苏州丝绸工学院,带领着新疆班40名同学学习纺织技术,这一呆又是三年。七年的学习生涯,成为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难忘阶段,也让她对苏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厚情谊。时光荏苒,但记忆依旧牵绊。此次返校,是她时隔25年后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当日早上9时许,苏州大学统战部吴建明、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统战部长哈恭鼎、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庆民、黄水慕等,以及艾尔肯尼沙当时的任课老师们来到北校区大门口迎接艾尔肯尼沙一行的到来。大巴缓缓驶来,“苏州大学”四个字引入眼帘,艾尔肯尼沙下车后与各位老师们纷纷拥抱合影,彼此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25年过去,曾经辛勤培育的园丁虽已白发苍苍,曾经求知若渴的学子也变了模样,但依旧不变的是彼此心中的那份挂念。紧紧牵着老师们的手,艾尔肯尼沙步入校园,校园仍留有旧日气息,曾经的大树也依旧苍翠挺拔,她满怀深情地捧起一片片树叶嗅着,眼泪夺眶而出,学生时代的一切回忆都回来了。
在老师们的陪同下,艾尔肯尼沙首先回到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与老师们进行了座谈。艾尔肯尼沙表示苏州是她的第二故乡,这么多年后没想过还会有机会回到这里见到曾经的恩师们,让她倍感幸福。曾经的老师们与艾尔肯尼沙聊起了过去,她还在学院的照片墙上找到了当时自己的毕业照,虽已过去多年,她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班级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数家珍。艾尔肯尼沙还与目前在纺织学院就读的新疆籍本科学生亲切见面,他们用民族的礼仪彼此问候,她看到学院始终在为新疆的人才输送做着努力,感到万分欣慰。她用维吾尔族语叮嘱他们要努力学习知识,扎实掌握本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艾尔肯尼沙还回到了当时学习的北区图书馆,翻阅到了当年学习的教材,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在学校档案馆查阅到了当时自己的学籍档案和考卷。手抚着略显斑驳的实验机器,和老师们翻看着当年的成绩单,谈笑间回想起在当时的点点滴滴,回想起初来时语言不通的艰辛、同学师长的鼓励、肩上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苏州、对学校说不完的深情和道不完的感激,艾尔肯尼沙心潮澎湃,眼中泪光闪闪,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原苏州丝绸工学院从50年代开始向新疆地区输送纺织类人才,到后来开设新疆班建立更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直到现在持续招收新疆地区的本科生,纺织学院始终致力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思想进步、技术过硬的专业型人才和坚实的后备力量。新疆地区纺织行业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离不开新疆人民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融。汉族与维吾尔族人民之间情谊之深厚,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扶持,对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像艾尔肯尼沙一样杰出的少数民族人才满怀热忱前来,满怀斗志地回去,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仅仅付出着个人对家乡的浓厚情怀,更承载着汉族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坚定支持。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和维护的共同追求。
(苏州大学统战部、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